动力电池回收迎风口!最严碳管理政策实施受益厂商全梳理

来源:斯诺克直播新闻最新>    发布时间:2024-05-13 02:18:34 1次浏览

  《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17日将正式生效。根据《新电池法》,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标准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该法规被认为是动力电池发展史上最严苛的碳管理政策。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增加。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当前动力电池的寿命约8-10年,但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来说,当其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时,就不再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因此实际有效寿命约5-7年。

  民生证券此前指出,预计2017年前后国内大规模装机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将在2023年迎来回收放量期。

  动力电池进入报废阶段后,将从消费者手中流入汽车生产商、4S店、报废汽车拆解商、电池租赁公司、换电公司等,再最终流入电池回收中心。

  从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看,其产业链上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游则向储能、等梯次利用企业、电池材料生产商等延伸。根据工信部于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遵循先梯次利用、后资源再生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般而言,若退役动力电池在其他领域仍具备使用价值的,可先进行梯次利用,不适用或不再符合梯次利用条件的,进入再生利用环节。

  具体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容量降为20%至80%时为轻度报废,能进入梯次利用阶段,用于储能、通信基站以及用户侧;20%以下时为重度报废,将进入再生利用阶段。

  梯次利用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中国铁塔为代表的部分储能企业和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为代表的涉及储能业务的电池制造企业。

  梯次利用后的废旧动力锂电池多用于电网、通信基站等储能领域。储能企业和大型电网、通信以其较强的资源收集、整合能力成为废旧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主体。

  华友钴业、云南锡业等金属材料厂为三元锂电池提供稳定原料,包含镍、钴等主要有价金属。

  锂电回收行业目前处于成长初期,产业链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分散,构建畅通稳定的回收渠道、掌握核心回收技术是锂电回收企业成功的核心壁垒。

  随着锂电池回收赛道行业景气上行,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最重要的包含电池企业、锂电材料企业、车企及第三方回收企业等。

  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为2.5万家,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为4.2万。

  而第三方回收企业拥有较成熟的回收技术和设备,目前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主力军。

  目前电池回收市场主要竞争企业仍然以第三方为主,第一梯队企业包含湖南邦普、格林美、江西豪鹏,合计份额超过90%。第三方企业跻身龙头地位均依赖于中下游企业的合作对回收渠道的把控,比如湖南邦普与宝马/CATL、格林美与比亚迪、江西豪鹏与北汽新能源。

  国内产业链相关厂商中,格林美2023年的三元前驱体计划销售20万吨以上,四氧化三钴计划销售1.5万吨以上,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计划销售20亿元以上。

  天奇股份与斯泰兰蒂斯(上海)签订《服务协议》,拟为斯泰兰蒂斯(上海)提供覆盖全中国市场的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服务;欣旺达与宜春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12月7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总投资165亿元;旺能环境全资子公司旺能城矿与宁波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朗辰新能源签署《废旧储能蓄电池回收利用框架协议》。

  伴随换电模式推广,报废动力电池将从消费者手中流入换电站,再流入电池回收方,回收流向将更为明确。在技术分化尚不明显的阶段,汽车公司(拥有维修渠道)、汽车拆解公司、换电公司将通过渠道掌控力,若配套完善电池回收产线,将成为发展前期的主要玩家。

  整体来看,前期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闭合度不高,整体效率还不高,电池回收总量仍然较少。随着正规且实力丰沛雄厚的企业进入锂电池回收业务,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回到顶部